五,书籍和媒体简介(见证)

第1650篇(转载)

     洪光良牧师:石头与我

 

2015年11月29日主日,卡城华人基督教福禾堂洪光良牧师以《石头与我》为题,与弟兄姐妹分享圣经中关于石头的各种含义及意义,进而分享了自己一生的信仰。

读 经:

《创世记》十一1-9:1.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2.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3.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4.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5.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6.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7.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8.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9.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彼得前书》二4-9:4.主乃活石,固然是被人所弃的,却是被上帝所拣选、所宝贵的。 5.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藉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 6.因为经上说:看哪,我把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安放在锡安;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7.所以,他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8.又说: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他们既不顺从,就在道理上绊跌(或作: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理);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 9.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一、石 头 与 我

石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自然物,没有见过石头的人相信不会多。因此,石头对人类生活和文明发展的影响就很明显了。除了划分时代性质的社会冠名如“旧石器时代” (Paleolithic age)、“中石器时代” (Mesolithic)、“新石器时代”(Neolithic)等等之外。中文以“石”为偏旁的汉字起码就有327个,包含“石”或与“石”相关的成语就更不少了。由此可知人类对“石头”的潜意识不可能不深。

本人年青时候曾在石矿场劳动过。因而和坚硬、冷漠、危险的石头有过全天候密切接触的经历。不但屡次被石头扎伤、碰伤过;也曾多次不小心跌在石头上撞伤和扭伤过。但经过数年的磨炼之后,慢慢地也逐渐摸索到石头的一些“脾气”。原来任何石头都不是完全不讲“理”的,即使是顽固不堪的“大砲球”(一种对“从石岩上爆炸开来,经过不断敲击细化到最后难以再将其敲破的圆石”的俗称),一旦到了老师傅的面前,经他仔细观察抚摸一番之后,常常也能找出其中的结构和纹脉。接着就用16磅重的鐡鎚轻轻地对着石头左敲右敲并静听它的反应;最后老师傅才跃登到“大砲球”上面,挥起大鐡鎚向选定的部位大力下鎚。这样不消几下,偌大的顽石也就砉然騞然地裂开了。老师傅虽然绝少开口和我们说话,但多次观察揣摩老师傅的“表演”之后,慢慢地自己多少也有些领悟,而且对石头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的兴趣和感情。甚至还发现石头有些稳重不变、安全可靠的特质。在虚伪矫情的世代里,有时甚至还会莫名其妙地产生“石虽无语情更真”的感慨。

继石矿场的生活之后,我又被调到一处农场附办的小型砖瓦厂,从事割草、和泥、做砖的劳动,因而对做砖的流程也有切身的体验。诸如挖土、筛泥、割草、烧草、挑水、和泥、打模、晒坯、烧砖、出窑等等,可以说和以色列人昔日在埃及所做的工作大同小异。因此,日后每当阅读出埃及记开头那几章的时候,不但绝不陌生,常常还会孳生出等同身受的共鸣。

但是,当我想要从圣经里寻找更多的类比的时候,却发现圣经里面讲砖头的地方并不多,不过讲石头的地方倒是不少。虽然如此,只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我还是敢夸囗,相对于一般弟兄姊妹或同工而言,自己与石头和砖头这两种东西的接触,时间上恐怕还是比较长的。印象上也是比较深的; 它们对我的人生思维和影响更是非常大的。

二、石 头 的 用 途

地球上的石头一般都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同一性,巴勒斯坦(Palestine)和安纳托利亚(Anatolia),高原一带的石头也是如此。它们以其千年不坏,坚硬耐用的特性,除了可以供人们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外,还常常被视为是感情专一、坚贞不变和力量的象征。在现实生活中,它也有更多的用途,圣经里就出现了很多特别的例子,略略翻开圣经,涉及石头的事物居然占了不少篇幅。下面的简表,或能帮助我们阅见一斑。

石头的用途当然不止上述这些,但我曾经粗略地将它们归纳成三类。就是实用意义的石头、艺术意义的石头、和属灵意义的石头。对我们基督徒来说,属灵意义的石头的形像尤为明显;此点以后将会继续讨论。今天首先要说的,仅是对石头的一般性概念而已。

三、石 头 的 联 想

《创世记》开宗明义地宣布“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无非是要告诉我们,人类的生命和生活是同时兼具对“天”和对“地”的需要二重意义的。“天”属于“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范畴,是精神的、属上帝的、凡物的来历也都是属于创造的;“地”却是属于“形而下学”的范畴,是物质的、属世界的、凡物的型态都是制造的。

但我认为:“石头”这种东西也同样具有双重意义。因为它的存在本来就是上帝的造物,但它的价值却只有被人使用之后才得到印证。而且人类在使用石头的过程中,也不断为其赋予抽象的意义,有时候甚至还用石头的某些特质反过来模拟人类本身。俗语说某某人是一块“顽石”就是一例;圣经所说的“活石”又是一例。但照我的理解,“顽石”除了冥顽不化或择善固执的正反二重性之外,甚少还有其他意义。“活石”(living stone)就不同了,我自己对它至少就有四方面的思考:第一、它是有生命力的石头。第二、它是可以被移动的石头。第三、它是形态各自不同的石头。第四、它是必须与其它个体连络配搭才有意义的石头。因此,“活石”不但可以用来形容教会群体和基督徒个体,也可以用来比拟人类族群或社团组织。事实上,一个健康的教会或有活力的社会都应该是由这样的“活石”互相联结起来构成的。

《创世记》第十一章记述着人类建造“巴别塔”的故事。为了要传扬自己的名,他们就想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顶可以通天的高塔。奇怪的是在选用建材的时候,他们不去捡拾免费的石头,反而选择了工序和成本更多更复杂的做砖行径。我们知道砖头是按人类的意图制造的,规格可以要求它们整齐划一;石头却是上帝创造的,形状大小都各有不同的特色,因此人们绝难找得到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这样,人们舍弃上帝所创造之物而采用自己所制造之物,并且企图以此来彰显人的聪明和能力。这种倚靠自己不倚靠上帝的结果,就必然引起上帝的关注和干预,引致工程不但没有完成,人类反而因此被分散了。须知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采的世界,上帝所创造的万有也都是各从其类并各按其时成为美好的万有。如果不是这样,一切就会变得单调和僵化。所以在上帝的创造计划中,就既有物质的同一性,也有形态的多样性。宇宙如此,社会也然。这就让我们联想到神造的石头和人造的砖头的****差别。因此由“砖头”构建的城池高塔极难维持长久,由“活石”联结而成的神家灵宫却要存到永恒。

四、十 诫 法 版 与 汉 画 像 砖

诚如上述,石头也是艺术作品的理想艺材,古今许多出色的石雕石塑都可以藉它留存下来;但和石头比较,在中国以砖块作素材的砖雕和砖画也屡见不鲜。自两汉以降,画像砖之风甚盛,特别是在河南陕西四川一带,从各地汉墓中发掘出来的画像砖真是令人目不暇给。去年(2014)九月八日,我知道在陕西汉阳陵博物馆举办的“汉风蜀韵——四川汉代画像砖珍品展”上,就有三十七件画像砖实物展出,其中一块出土自四川省邛崃市的“盐井画像砖”最精采。今年(2015)八月,我专程从连云港走访徐州“汉墓石刻博物馆”的时候,不单被琳朗满目美不胜收的内容所震摄,且被部份据学长汪维藩牧师考证为与旧约圣经有关的石刻所吸引。可惜的是,当我正打算翌日请专人到南京接汪牧师前来深入向他讨教的时候,孰料当夜汪兄便被主接走了。然而,面对如斯浩瀚的石刻艺海,汪兄骓然不在场,眼前的一切也已经可以证明石头的无比艺术魅力而无疑了。

当然,汪维藩牧师的考证仍待进一步探讨。但是,想起23年前(1992年6月17日上海《解放日报》第七版转载同年2月25日美国《太阳报》记者Mike Jones撰写)的一篇报导,心里立刻就更加不能平静了。因为那是一篇负责任的实地报导。内容竟然是:圣经中耶和华用指头写字并亲自授予摩西的那两块法版原物已经在伊拉克被找到了。并且由英国考古学家湛金斯(Kurl Jenking)、伯林大学教授萨尔斯(Ludwig Sales)、耶路撒冷大学的物理学家阿伦斯(Jacob Areas)、以及以色列文物部一名专家比科(Moshe Bikur)等人用尽一切能用的方法反复研究后,一同得出这两块石版的确是摩西时代的实物的结论。最令专家们无法明白的,就是石头上的文字虽历尽数千年的沧桑,却依然如此清晰、边缘锋利,这是世上任何石匠都无法刻出如此完美的字样。更令科学界惊奇的是,这些字竟然是用至今无法解释的宇宙光刻成的。试问在连激光都未发明的数千年前,谁有能力使用至今无解的宇宙光朿呢。

美国人在伊拉克其钻地炸弾深入地底100多英呎消灭了洞穴内一切生灵的时候,英国考古学家竟能及时赶到,并在第一时间抢救和掠走这两块珍贵的法版,令上帝久远之前的作为得以见证于后现代的今日。更令上帝指头在石头上面留下的字迹,再一次给我们带来信心和儆惕。因为这样的石头,非但世人不能仿造,更加不可轻忽。否则主前六世纪,少年但以理所解的那个梦(但二45),那块非人手所凿的石头,必将打碎一切狂傲不信之徒所倚靠的金、银、铜、铁、坭的虚妄偶像和愚昧的权威。

五、日 日 推 石 上 高 山

希腊神话中有个发人深省的故亊,据说爱奥尼亚王的儿子,也是哥林多城的肇建者西西弗斯(Sisyphus)是必死之人里面最聪明的一个。他见义勇为、忠于爱情、热爱生命、戏弄死神、藐视地狱,结果因为得罪诸神的缘故。受到严厉的处分。加给他的刑罚是每天要从山下推一块大石头到山顶。可是当石头抵达山顶时,又会自动地滚回山下去,因此明天又得重新推过。这是日复日天天如此的苦工,永无止息。所以,在西方语境中,人们就用“ 西西弗斯式的 ”(sisyphean)这个词来形容“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任务”。

西西弗斯的故事很特别,对悲观者来说,生命既然受到宿命的控制,人生总是屡战屡败、一事无成,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对乐观者来说,他们反而要为此感到自豪,甚至会替自己拥有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感恩。他的工作虽然辛苦却是力所能及,职业虽然单调却永远不会失业,无人关心却从来不用求助于别人。而且是他战胜死神而不是被死神所战胜。

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故事诚然纯属神话,但对我来说却是一定程度的鼓励和启发。回顾自己奉献传福音迄今已经将近一个甲子,遗憾的就是一事无成,有时也会自己问自己,我这一生所做的,岂不就是推大石头上高山的工作么?然而转心一想,上帝既然多次引领我行过死荫的幽谷,难道没有祂的计划么?何况祂并未向我明示何日是浇奠的时刻;似此,自己只不过是福音棋盘上的一枚过河卒子而已,岂敢不听从主人指头的推挪,不再继续拼命向前冲刺呢。

当保罗到了生命黄昏的时候,他曾试图为自己一生的事奉做个总结,就吩咐提摩太“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又说:“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作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提后四3-5)

最后,保罗自信地宣布:“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6-8)

听完保罗的自我评估之后,我能说些什么呢?我能拿什么和保罗攀比呢?他所打过的仗、所跑尽的路、和所守住的道,我已经完成了多少呢?因此,对他所能得到的公义冠冕,我有足够信心去争取吗?因此,求主怜悯,当我向大家表明自己的软弱无能之后,只能向战战兢兢地这么说了:

劈山破石的工作我已经做了,

和泥烧砖的事我也经历过了;

只有推石头上山的任务尚未完成!

因此我要向山举目,求主帮助我,

生命依然在,

仍要继续推!

转载于2015,12,3


上一篇:第1649篇 诗篇译文比较研究(27)

下一篇:第1651篇 诗篇译文比较研究(28)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