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圣经及其版本

第2673篇

               有关圣经问题的通信

     有位王弟兄给我来信,探讨他在读经中思考的四个问题问我,我仅是一个平信徒,才疏学浅,也没有受过传统的神学教育。但赞赏王弟兄认真读经的精神,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回应;也请读者指教:

    下面先转录王弟兄的来信:

刘重明老弟兄 在基督里问候你平安!想向你请教几个关于圣经

问题1. 请问使徒行传记载保罗马的船名叫"亚历山大的船“,27章和28章的船,是否为同一艘船呢?

    如果是同一艘船,为什么保罗在27:22节说,惟独失丧这船。如果不是同一艘船,28章11节, 从马耳他岛重新启程往罗马的船,也是叫"亚历山大的船“,或者只是刚好同名而已?

使徒行传 27:6 和合本
在那里,百夫长遇见一只亚历山大的船,要往意大利去,便叫我们上了那船。

使徒行传 27:22现在我还劝你们放心,你们的性命一个也不失丧,惟独失丧这船。

使徒行传 28:11 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历山大的船往前行;这船以“宙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的。
问题2. 请问加拉太书,是在耶路撒冷会议前还是耶路撒冷会议之后,如果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那外邦人不必受割礼的事情就显明了,连彼得当时都接受了保罗当面的指责,说明他们在福音真理的知识上是一致的,只是彼得行为上的软弱,为何还会有耶路撒冷的争辩呢?如果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那些割礼派的人就是明知故犯了。

问题3. 保罗大概是什么时候认识提多?加2:1-3跟徒11:30上耶路撒冷是同一次吗?

如果是,保罗认识提多,就是在比较早之前了。

徒11:30

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加2:1 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

加2:3 与我同去的提多虽是希腊人,也没有勉强他受割礼。

问题4. 在路加福音15:1-7节,迷羊的比喻中,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到底是指得救的人呢,还是指没得救的人呢?我参考了一些解经书,两种解释的都有.
1)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指的是已经认罪悔改,因信称义的义人
2)针对法利赛人一类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不需要认罪悔改,自以为义的人。

愿神恩同在,

                                                               王弟兄.
 

王弟兄主内平安:

   现就您提的问题,提出我一点粗浅的见解,供您参考:

    第一个问题是使徒行传第27章记载的一只亚历山大的船,与徒第28章在马耳他岛保罗等人坐的亚历山大的船,是否同一只船。我的看法,不是同一只船。前者已经搁浅了,船尾也被冲坏了。乘客都上了马耳他岛。在岛上生活了三个月后,登上另一条亚历山大的船。并说明这只船以‘宙斯双子’为记。当时是罗马帝国,常有从亚历山大的船运粮食到罗马,船比较大,抗风能力比较强,航班也比较多。
    第二个问题是保罗什么时间写的加拉太书这封书信?是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前还是之后?圣经学者和解经家两种观点都有,此处不罗列他们观点的论据。只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看法:按徒第13-14章的记载,南加拉大地区各地的教会(别加、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特庇)是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旅行传道时建立的,时间约是公元47年到49年,之后回到叙利亚的安提阿教会,是这一教会差派保罗和巴拿巴外出传道的。所以写加拉大书的时间不会在此之前。

    保罗回到安提阿以后,徒15:1-2记载,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分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于是有了耶路撒冷会议,经过商议和辩论,彼得起来做见证,外邦人相信福音之道,和犹太人一样可以得到天父所赐的圣灵,内心得到洁净,巴拿巴和保罗也做了在外邦人中传福音使人得救的见证。最后主的兄弟雅各作了总结:‘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上帝的外邦人。 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徒15:19-20)。之后耶路撒冷教会写了信,并派犹大和西拉陪同保罗和巴拿巴到安提阿去,交付书信,劝勉弟兄,使安提阿教会信徒得安慰、欢喜和坚固。

   加拉太书2:11-14节记载:‘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从雅各那里来的人,未到以先,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饭。及至他们来到,他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但我一看见他们行得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众人面前对矶法说,你既是犹太人,若随外邦人行事,不随犹太人行事,怎么还勉强外邦人随犹太人呢?’这件事件是发生在耶路撒冷会议之后,说明信奉受割礼才能得救的犹太基督徒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因为在旧约里上帝对亚伯拉罕有这样的要求,这些人可能还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雅各的支持,使彼得和巴拿巴都随伙装假。

   这些人可能继续又到加拉太地区各个教会去散布他们的观点,搅扰保罗所传的的福音真道——因信称义的唯一真理。因此保罗在第二次旅行传道结束时,约公元53年写了加拉太书,把福音真道,因信称义的道理讲得更加深刻,以阐明新约时代上帝的旨意。

    第三个问题是保罗什么时候认识提多的?加拉大书2:1记载‘过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并带着提多同去。’这个十四年,是从保罗被送回故乡大数直到第一次传道旅程结束的一段时间,也是保罗和巴拿巴第二次传道旅程开始时分手前的事,这次他们带着提多和外邦教会的捐款一起到耶路撒冷,与徒11:30的记载是互相印证的。因此可以推测提多是保罗第一次旅行传道所结的果子,那时就认识提多和提摩太了。

   第四个问题是,迷羊的比喻中,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到底是指得救的人呢,还是指没得救的人呢?王弟兄参考了一些解经书,两种解释的都有.
1)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指的是已经认罪悔改,因信称义的义人
2)针对法利赛人一类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不需要认罪悔改,自以为义的人。

   我比较倾向赞同第一种解释。我认为理解比喻的要点是主要的。这个比喻的要点是主耶稣对迷失的羊深切的爱,不惜千辛万苦去找迷羊回家,天上和地上大家都欢喜快乐。

    以上各点浅见,供您参考。盼望您读经时更多去理解圣经的精意,得到生命的亮光。

    写于2021,5,26


上一篇:第2672篇 简介《圣经查经资料大全》

下一篇:第2674篇 你使我复生的歌词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