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篇 隐喻

刘重明

2006-9-9

  2004年6月23至26日在广州开了一个哲学和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成一本书《科学·认知·意识》。其中有李醒民的一篇文章,谈到隐喻问题;我感到对我们理解主耶稣所讲的比喻很有帮助。提出与弟兄姊妹分享。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隐喻是以一个观念迂回地表达另一个观念的方法。

  隐喻的本质特性是基于相似性或类似性。

  隐喻的作用是用一种熟知的对象和境况的语词,隐喻地去谈论另一种不熟知的东西和图像;为的是力图把握它和理解它。

  相似是事物之间有部分的相同和部分的不同。

  类似是抽象的相似,是概念体系间的关系。对应的要素是不同的,而要素之间对应的关联是相同的。例如傅立叶函数和方程,可以描述热的传播,也可用于电在导体中的传播。又如主耶稣所讲的撒种的比喻。

  “自在之物”处于现象的彼岸,“实在”并不是径直地显示给我们的,在客观实在和认知主体之间隔着一道外观之幕;而且,实在向我们显示的往往不是他们的本体,而是他们之间的关系。隐喻把握的正是这种关系而不是所指物即实体。

  我们犹如柏拉图所描绘的洞穴中的囚犯,看到的只不过是实在的影子,甚至是影子的影子。按我们中国人的成语,我们不过是井底之蛙。在宏观世界,也许情况稍微好些,对于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我们根本无法直面实在乃至正视现象,就更不必说渺观世界和胀观世界了。

  英国诗人艾略特说,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提到一定高度就能产生大诗人,大圣人和神秘主义者。

  我们基督徒深知主耶稣是运用隐喻的最高典范。天国的奥秘是处于现象的彼岸,是我们凡夫俗子难以明白的。而主耶稣在讲道中大量运用比喻,如浪子回头的比喻,寻找失羊的比喻,十个童女的比喻,三个仆人的比喻,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天国的比喻等等,用类比的方法,把最深奥玄妙的道理,用最通俗、最容易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这就是上帝的智慧。

  主耶稣对圣经旧约中的隐喻,有深刻的理解。如对挪亚时代发生的洪水,所多玛的毁灭,摩西在旷野举起铜蛇,逾越节的羔羊,大卫的子孙等等。主耶稣不仅从历史从字面上理解经文的含义,更明白他们属灵的、预表的意义;并且讲解给门徒听。

  在新约圣经林前10:1-13的经文,说明保罗对旧约圣经记载的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出埃及,过红海,经旷野的历史事实有了解,他更明白这些事件的隐喻。是说明一个信徒信而受洗得救以后,还有漫长的旷野道路要走,要经历许多试探和考验。不要自以为站立得稳,要谨慎,免得跌倒。但上帝是信实的,在我们受试探时,总要给我们开一条出路,叫我们能忍受得住。以色列人在40年的旷野飘流后,老一代的人,除了约书亚和迦勒,全部死在旷野,没有进入迦南地。是否也隐喻我们每一个基督徒内在的老旧人、老我也要全部死掉,钉在十字架上,才可能有新生的样式。

 

上一篇:第284篇 你的杖,你的杆

下一篇:第286篇 当代美国宗教这本书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