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篇 《宗教鸦片论》的质疑

刘重明

2006-3-5

  《宗教鸦片论》是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论点,有的人并不了解当年马克思在德国、列宁在俄国说宗教是鸦片的历史背景和真实寓意,不理解当时的鸦片是一种医用的精神安慰剂,还没有成为祸国殃民、泛滥成灾的毒品。对于我们饱受鸦片的毒害和鸦片战争之苦的中国人,对鸦片是深恶痛绝,对宗教,特别对从西方传来的基督教,也把他当作与鸦片一样。有了这样的思想,就认为宗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有害的,再加上当年学习苏联斯大林的做法,对宗教就施行限制和逐步消灭的方针政策。错误的理论和极左的路线到文革时,发展到极端,所有的礼拜堂都关了门。

  到了1980年以后,是共产党里的有识之士罗竹风先生(1911-1996)首先提出对《宗教鸦片论》要大胆地反思。罗曾任华东局宗教处处长,1935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和哲学系,1938年入党。是语言学家,《汉语大词典》主编,《辞海》常务副主编;宗教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主编。1980年后在上海社科院里筹建了宗教研究所。80年代的《宗教鸦片论》在哲学界的的讨论,成为宗教研究领域解放思想的契机,在之后各大学的宗教研究所相继成立。在罗竹风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一书结束语中,指出“鸦片”是对宗教在阶级社会中一定条件下所起消极作用的形象化比喻。历史上的宗教作用因时代和社会条件而不同,不能一律用鸦片来概括;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作用,更不能用鸦片来说明。丁光训在1984-1988年三次分别对政府干部、教外人士和神学生谈到《宗教鸦片论》,赞同罗竹风的观点。

  2001年12月,时任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的潘岳(1960,4-)在《深圳特区报》等报纸上发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的文章,又一次在更大范围内对《宗教鸦片论》引起讨论。潘岳认为要真正完成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应重新审视宗教功能。应该用马克思的反映论代替早期列宁的鸦片麻醉论。革命成功后列宁提出,不在党纲中宣布我们是无神论者,不禁止基督徒加入我们的党。潘文认识到宗教可抚慰人的心灵,给人生存勇气,宗教不随社会制度的改变而兴亡,能从古至今延续下来。宗教有心理调适功能,道德教化功能,文化推动功能,社会公益功能。

  我们基督徒应该怎样看待党里一些有识之士对《宗教鸦片论》的反思呢?首先应该欢迎这种比较符合历史发展和现实的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这对克服极左的限制和消灭宗教的思想有一定作用。它有助于认识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国际性、民族性、复杂性。它有利于提倡对宗教宽容。

  我们基督徒对独一真神上帝的信仰和敬畏,对唯一救主耶稣基督的信靠和跟随,是根据上帝所默示的圣经;是亘古不变的。我们一些弟兄姊妹并不认同我们的信仰是什么人为的宗教。我们也从不认为对上帝和基督的信仰是鸦片。我们认为基督教会的主要功能是宣扬上帝的道,传主耶稣基督是救主的福音,引领人认识上帝、归向天父,天父是创造宇宙万物和我们人类的主,他爱我们,差遣独生子主耶稣来救我们,赐给我们新生命。有了新生命后就会有好的心理素质、好的道德品质,会热心社会公益活动,发展健康文化;这都是派生的功能。我们基督徒认为不可舍本求末。但也不可只强调灵魂得救而忽视教会和基督徒各人的社会责任。

 


上一篇:第169篇 基督徒与成功

下一篇:第167篇 不管闲事,不说闲话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