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七杰(The Cambridge Seven)

指在1885年,决定成为去中国的传教士的7名剑桥大学学生:

 

在英国的预备

受到戴德生(Hudson Taylor)的影响,七人成为传教士,1885年2月5日前往中国,3月18日到达上海。临行前全国各地纷纷召开盛大的欢送会。他们的行动甚至影响到了美国,导致Robert Wilder发起学生志愿运动(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七个人都是有重生经历的基督徒,出于信仰,前往中国,努力传播福音并帮助当地人。他们加入内地会后,讲道并且呼吁听众效法他们的榜样跟随基督。施达德的兄弟Kynaston Studd资助了他们的旅行费用。

评价

七个人的榜样是19世纪传教运动的重大事件之一,他们成了宗教名人,故事被印成《福音化世界》,散发到英国美国的每个青年会女青年会

尽管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他们帮助中国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差会成为迄今中国福音工作最知晓的差会,激励许多新人加入内地会其他传教组织。1885年,当剑桥七杰到达中国时,内地会有163名传教士;到1890年增加了一倍,到1900年达到800人- 占全部新教传教士的三分之一。

事奉

  • 盖士利(William Cassels,1858年-1925年),圣公会牧师,来华后在在四川工作,10年后的1895年,又被任命为圣公会新设华西教区主教,直到1925年在那里去世。

  • 司安仁(司米德,Stanley Smith,1861年-1931年),前圣三一学院划艇队队长,被派到华北,不久能用流利的中文讲道。1931年1月31日在中国苏州去世。死前一天晚上,他还讲道。

  • 施达德(Charles Thomas Studd,1860年-1931年)曾是英国著名的板球手,知名度最高。当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板球传教曾引起很大轰动。来中国后他主要在山西传教,1894年由于健康恶化回国。后来又前往印度和非洲传福音。

  • 亚瑟.端纳(Arthur Polhill-Turner,1862年-1935年)于1888年被按立为牧师,并迁居到人口密集的乡下,以尽量接触更多人。1900年庚子之乱中他留在中国,没有离开,直到1928年退休回到英国。1935年去世。

  • 宝耀庭(Cecil Polhill-Turner,1860年-1938年)毕业于伊顿书院(Eton College),是骑兵中尉,后来放弃升迁机会,和其他人一同来到四川传教,他负责西北部西藏边区。1892年他和妻子在暴乱中几乎被杀。1900年,他因健康不佳回国,无法再回到中国。1938年在英格兰去世。

  • 章必成(Montague BeauchamP,1860年-1939年),高大、强壮的划船选手,男爵之子,1900年庚子之乱中撤离中国,1902年又回到中国。1911年他回到英国参加英军。1935年,他的儿子成了第二代来华 医疗传教士,他也回到中国;1939年,他在阆中儿子的传教站去世。

  • 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1861年-1946年),出身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将军之子,原是炮兵少尉。后来接续戴德生领导中国内地会30年。1935年退休后仍留在中国,后来被日军关进集中营,直到1945年释放,在中国居留达60年。1946年5月,他在伦敦去世,是"剑桥七杰"中最长寿的一位。

  • 【读后感】剑桥七杰在他们风华正茂时(23-27岁)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到中国来传讲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他们都是名牌大学的精英,舍弃世上的荣华富贵,为了宣扬真道,拯救中国人的灵魂,深入到中国内地,如四川的阆中,走十字架的道路,入乡随俗,戴瓜皮帽,穿对襟中装,深入民间传道。如盖士利,在华40年,把一生都献给了在中国的传道事工,安葬在阆中。由于他们的辛勤撒种布道,直到今日,不断地结出果实,如阆中福音堂依然健在,阆中基督徒(三自和家庭的)总计有数千人。

  •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内地会的医疗宣教士姚明德(1871-1948)毕业于牛津大学,服务于阆中仁济教会医院。生于四川巴中的晏阳初(举世闻名的平民教育家,基督徒)在青少年时代曾受到姚明德的指导和帮助。

转载于20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