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书籍和媒体简介(书籍)

第1499篇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读后感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主要内容是:

1,阐述景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2,记载公元635年到781年景教在中国流行的历史:

公元627(贞观元年)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公元635年(贞观九年)派 宰相房玄龄迎接景教宣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

公元638年(贞观十二年)太宗命令在京城义宁坊建造大秦寺(教堂)一所,由二十一位僧人(教士)管理。

公元650年继位的高宗仰慕真道。于诸郡建立景教寺,立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大道畅行于民间,国安民富。景教寺遍布各城,家庭殷实而幸福。

公元684年武后掌权,在公元699年(圣历二年)佛教得势,佛教言语在东边盛行。

公元712年玄宗(李隆基)登基。次年,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卑鄙之徒在西边讥笑诽谤。景教主持罗含,主教及烈,以及各城尊敬的高僧(教士)舍弃俗世的追求,同心合一,极力维护天道。玄宗皇帝命令宁国等五位郡主,亲临吉祥的景教寺,建立敬拜之所。他重修了倾倒的法梁,重竖了废弃的道石。

公元742年(天宝初年),玄宗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皇画像,安置于寺内。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玄宗皇帝在教堂题字立碑。

公元756年继位的肃宗,在灵武等五郡重建景教寺。

公元762年继位的代宗,大力推广遵行圣道,崇尚自然无为。圣诞之日,赐天香以宣告成功,发粮食以荣耀圣道。圣人活出圣道之美善,故圣道得以广传。

公元780年继位的德宗,统极之时,韦修明德,武力平息四海,文章万域清明,观测人心,镜观万物,光照全地,百蛮景仰。 在公元781年(建中二年)建立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该碑记载了公元635年到781年,约140多年景教在中国流行的历史。

该碑记载了唐朝名臣郭子仪(697-781)的事迹,乐施善助。将御赐之珠宝以及黄金地毯献上。不仅修缮旧堂,并且建设新堂。装饰殿堂,廊宇辉煌。在行为中彰显真道,依仁施利。每年召集各寺僧侣,灵修侍奉五十天,寒冷有衣穿,生病得医治,死者得安葬。郭子仪成年后经历了四代皇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

3,颂,对上帝和几位皇帝的称颂。

读后感

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原来是由景净主教所写的古文,如果不翻译出来,是深奥难懂的。幸亏有陈上宇博士将他译为白话文,再参考英语译文,使我们可以多懂得一些。徐谦信著《唐朝景教碑文注释》,对该碑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读者有兴趣可以去查考。

二,景教从公元635年传入中国,在唐朝历代几位皇帝的支持下,曾经盛极一时,但到唐武宗(841-847)继位的第5年,公元845年,他实行灭佛和消灭外来宗教政策,景教也随之衰弱。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

    我们知道一切都掌管在全能上帝的手中,上帝随祂自己的旨意行事。但是从人的一方面来看,在宣教的思想和路线是否有不足的地方。从景教碑看出:

1,碑中所采用的词汇,多借用佛教的,如称‘主教和专职神职人员’为‘僧’,称‘礼拜堂、教堂’为‘寺’,称‘上帝、天主’为‘妙身’。所用词汇没有表现出基督教的特色。有宗教混杂之嫌。

2,宣教的对象主要是皇帝和大臣等上层人士,也主要依靠他们来推动宣教工作的进展。当接受真道的皇帝故去,出现反对宗教的皇帝时,教会就衰落了。过分依靠人的势力和权能,是上帝所不喜悦的。

3,为了迎合皇帝,把皇帝的像也放在礼拜堂内。我们想,这是上帝所不喜悦的;因为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景教是基督教中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的神学观点由曾任君士坦丁大主教的叙利亚人聂斯托利(Nestorius386~451年)提出。

    他极力主张安提阿学派(Antiochene School)的基督论(Christology)。相信基督有两个位格,一个是人,一个是神,并存于成为肉身的基督内。他提出“基督二性二位说”,认为圣母玛利亚只是生育耶稣肉体,而非授予耶稣的神性,因此反对将马利亚作为神祇膜拜。但他的观点受到亚历山大大主教西里尔的反对,431年在以弗所举行的第3次公会议上聂斯托利被免职,他的观点被宣布为异端。而在451年于卡尔西顿举行的第4次公会议上,在某种程度上给他恢复了名誉,大会明确‘基督有着完善的神性和人性’。

   聂斯托利被驱逐出境流放后,其门徒逃到波斯,得到波斯国王的保护,在波斯建立了教会,在7世纪时,景教传到南印度和中国。

四,景教碑中所指的‘大秦’是什么地方?什么国家?我们认为指‘东罗马帝国’比较符合当时的国家情况。如碑上所言: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令,东接长风若水。出产火棉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夜不闭户,人民康乐。律法非光明不能通行,君主非贤明不能坚立。疆土广阔,文风昌明。大秦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不是如叙利亚那样比较小的国家。

五,碑上所说:‘园二十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於大猷。’白话文译为‘二十四位圣者所著齐家治国之伟大古老的律法(旧约)’,英译文与白话文的译意相同。

     但我们知道犹太教文士过去将旧约圣经分为24卷,其中:

律法书(摩西五经):创,出,利,民,申,共5卷。

先知书:书,士,撒上下,王上下,赛,耶,结,12小先知书,共8卷。

圣文集:伯,诗,箴,歌,得,哀,传,斯,但,拉和尼,代上下,共11卷。

     旧约是否为24位圣者所著?我们初步分析,旧约著者不止有24人,因为150篇诗篇的著者就有好多位,有的还不知其姓名。列王纪和历代志的著者就更多。旧约著者肯定超过24人。

六,碑文上说:‘ 清 节 达 娑 , 未 闻 斯 美 。 白 衣 景 士 , 今 见 其 人 。’

    白话文译为‘最虔诚的佛教僧侣之中,如此美善者闻所未闻。身穿白衣的景教信徒,见如此信德,’,英译文与白话文的意思相同。
    但有的注释家认为,‘达娑’,是波斯语tarsa的音译,意为‘敬畏上帝的人’,是指长居修道院的修士;而‘白衣景士’指一般在俗的景教徒(平信徒)。我们以为这一解释可能更好一些。在景教碑中似乎没有必要把佛教僧侣拿来与景教徒作对比。

   该碑文可以提出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略说一二,也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2015,2,16

 

 

 

 


上一篇:第1498篇(转载) CAR-T免疫疗法震惊世界

下一篇:第1500篇(转载) 宣教士与赴美留学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