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书籍和媒体简介(见证)

第1464篇(转载)

        访问麦希真牧师

麦希真牧师简介

    1930年 生于广州,长于香港 1949-1953 香港伯特利神学院毕业 。

    1953-1961 第一次到东南亚1953年5月与陈永萱姐妹结婚后,8月自香港啓程赴新加坡,担任海外宣教士,成立恩典浸信会、基立浸信会、永生浸信会 。

    1961-1965 返港考取神学硕士 M.TH,同时担任香港培正中学宗教主任 1965-1969 第二次到东南亚在马来西亚槟城浸信会神学院任教务主任,协助成立锡安浸信会、太平浸信会。

    1969-1973 返港任浸会学院校牧。

    1973-1975 赴美国西南浸信会神学院考取教牧学博士 D.Min, 并协助成立甘寳街华人教会。

    1975-1992 第三次到东南亚 任教于新加坡神学院。

    1978年任院长,至1992年退休。

    1992-1996 担任新加坡神学院荣誉院长,福音证主协会专职作者、多伦多 城北教会顾问牧师。

    1996-2001 担任世界华福中心总干事。

    2001-今天 担任多伦多城北教会顾问牧师,新加坡神学院荣誉院长。

    我是八十三岁很老很老的基督工人,『还有末了的话』(林后13:11)要告诉你们。你们都是主要大用的基督工人,若稍为留心这些十分重要『末了的话』,也许有一点助益的。 牧师、传道当然是基督工人。长老、执事也是基督工人。所有基督徒,知恩、感恩、报恩、为主而活、为主而作、立志为主做一点事的,也是基督工人,都要留心细听年老基督工人『末了的话』啊!

    我 一生蒙召作开荒植堂的海外宣教士,全心全力栽培初信初学的基督工人。又半生从事神学教育,栽培特别蒙召专职的基督工人(神学生)。退休后与多年事奉、富有 经验的基督工人们彼此学习,一同追求长进。

    所以这『末了的话』是从心底裡向上述三种基督工人发出来,相信对那些谦卑受教的心有一点益处! 使用『末了的话』的方式,十分方便,可以按时间和情况自作决定。1、可以对个人、小组、大组、全教会播放。2、可以播放一短讲,可以播放全篇讲道。3、若是人少,播放后轮流作回应祷告。若是人多,可以分三或四人小组,轮流作回应祷告。不必报数分组,不另找祷告地点。4、可以讨论,但不是必需讨论。

    我自1953年蒙召全职事奉,写了讲章约五百馀篇。七十五岁以后,不是每次都预备全新的讲章,却是把旧讲章加减整理,重覆再用约有一百篇,在亚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澳洲给众华人教会有供应,几近十年,看见天父使用,会众和领袖都得到属灵的饱足、力量、复兴、发展! 加拿大多伦多城北华人基督教会最近听见看到多位高龄老牧人病倒善忘甚至去世,深深后悔没有趁老牧人宝贵的讲道拍摄下来,用多媒体留存下来。

    所以城北华人基督教会决定把麦希真牧师之《末了的话》用多媒体上推出,希望透过麦希真牧师的讲道造就全世界基督徒并向未信的人传福音。

   這天,終於能跟逾八旬的麥希真牧師做訪問,對上一次見他,已是前年的事。那次他來港主持環球聖經公會舉辦的講座,當時他的行動不便,上落樓梯都需要同工攙扶。事隔年多,他出入需靠手杖輔助,眼疾情況轉差,只能清楚看到近的景象,稍為遠的景物,都已看得不太清楚。
  「現在我要靠放大機和讀書機,來閱讀《聖經》及寫作。這次回來,感覺較疲倦,要一兩日才能恢復過來。」雖然如此,但他仍孜孜不倦,為傳福音、領人歸主而四出奔走,未有一刻想過要真正安頓下來……

念念不忘耶路撒冷

  「我蒙召作全職侍奉,主要受傳福音、領人歸主所感。這成了我的負擔,當我奉獻作傳福音的使者後,中國便爆發第二階段國共內戰(時為1947︱︱1949年),最終共黨在49年統一中國。同時間國內一班牧師、傳道人和弟兄姊妹,發起了一場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的運動,他們冀能透過絲綢之路、新疆和西藏等地,將福音傳回耶路撒冷。」

麥牧師對差傳的負擔甚深,以致他甘願到東南亞作長期侍奉。

 

  他們對外發出邊禱代禱信,又組織邊疆代禱團,麥牧師參與這些活動後深被感動,因而向神禱告,求神讓他在神學院畢業後作傳道牧者,將福音從邊疆傳回耶路撒冷。

東南西北

  1949年他入神學院,到1953年畢業時,內地已推行對外封閉政策,令他無法進入國內。「天父很奇妙,祂領我往相反方向走,不往西北,反向東南,到新加坡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那時喜樂福音堂創辦人胡恩德先生,在新加坡神學院擔任短期教師期間寫信給麥牧師,告訴他當地有許多講閔南話、潮州話、客家話的教會,但卻沒甚講廣東話的教會。廣東人在當地猶如「孤兒仔」,沒人傳福音給他們。因此胡先生鼓勵他禱告,看神可會帶領他到當地向廣東人傳福音。

 

  就這樣,麥牧師向神禱告,恰巧其母會堅道浸信會預備開分堂,邀請他擔任傳道。另一邊廂澳門的宣道堂,亦同樣邀他出任傳道一職。惟在神帶領下,他婉拒所有邀請,擔任海外宣教士,前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前前後後服侍了29年。

退而不休 終生侍奉

  對早屆退休之齡的麥牧師而言,他並沒停止侍奉,即使體力大不如前,仍在多次退休後,應邀往不同地方帶領聚會。問他當中的領受和得著,他有條不紊指:「這可要分兩階段來說,首階段是我還年青,仍可全職、全速為主侍奉的時候,第二階段就是我60歲退休之後。」

 

往何處侍奉,麥牧師和師母都是形影不離的。
  1953年麥牧師雙喜臨門,當他在伯特利神學院肄業不久,便與陳永萱共諧連理。婚後03個月,兩人便乘船往新加坡擔任海外宣教士。在他逗留當地08年間,先後成立03間教會,包括:恩典浸信會、基立浸信會、永生浸信會。在成立03所教會後,他邀請香港的一位牧師林兆熙前往接棒,而他就返回香港,繼續進修。

 

為下站作準備

  「我在浸會神學院修讀博士學位,之後往亞洲浸會神學研究院修讀神學碩士課程。」完成課程後,他曾想過待在香港工作,因他那時在培正中學擔任兼職宗教主任。這工作對他蠻有意義,加上薪酬優厚。另在羅富國師範學院畢業的師母,也在羅富國師範學院校友會學校擔任校長。倆口子均希望待在這兒,繼續教學生涯。

 

他的眼疾日漸嚴重,現只能看到近的景像。
  縱然他們有此念頭,但麥牧師卻很清晰知道:神讓他返港讀書,並不是要他留在這裡,而是要裝備他,繼續往海外傳道。「在天父帶領下,我和師母於1965年辭退教職,前往馬來西亞的檳城浸信會神學院任教。」在馬來西亞的日子,麥牧師創立兩間教會,分別是:錫安浸信會、太平浸信會。這是他第二度前往東南亞所做的事工。

 

停不了的東南亞事工

  「在檳城04年,天父再次領我回港。」1969年11月他應邀到浸會學院(即現在的浸會大學)擔任牧師之職。「我在浸會學院工作得很愉快,但天父卻感動我要繼續進修。是以我跟校長林子豐博士道明,便於1973年前往美國德薩斯州西南浸會神學院,攻讀教牧學博士學位。」

 

 
 完成課程後,他有意回港繼續工作。惟天父奇蹟地帶領他第三度往東南亞,到新加坡神學院侍奉。這次他在當地服侍了17年,直至1992年退休,赴加國定居為止。

 

保羅式的宣教士

  這麼多年從事差傳工作,麥牧師相信神要他作保羅式的宣教士,並非要他效法彼得般,在教會做牧養工作。「我不會做座堂牧師,我要像保羅四處奔走,建立教會,這是神起初給我的異象。當他從神學院退休後,世界華福中心便邀請他,擔任總幹事之職。

  在麥牧師看來,華人教會要做普世差傳,就必須注意三件事:

  1.要成立普世差傳部
  2.要每年定普世差傳的財政預算
  3.要每年定工作計劃

 

訪談中他多次提及上帝奇妙的帶領。
  有了普世差傳部,便能鼓勵華人有效地做普傳工作。按著這三大方向走,華人就曉得有系統做這方面的工作,不會只待「得閒」或「有心」時才去做。因完成普傳並非簡單之事,受各地地域、文化差異所限,發展差傳實在困難重重。

 

細訴華人差傳史

  提到華人做差傳的歷史,麥牧師頭腦清晰,如數家珍般向我們細述有關的進程:基督教看來早在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便傳入中國。明朝時在長江流域,昔日吳國的土地上,發掘出一個鐵製十字架。當中刻著吳國赤烏年間,並寫有一副對聯:「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宅,金爐香篆凱春秋。」據知「大宅」在吳國的讀音,正正就是「耶穌」。

 

 
  1930年在廣西吾州,有從加國來華的宣教士翟輔民,他認為華人有能力做普傳事工,便一邊教學,一邊組織華人宣教士到越南、泰國、爪哇、南婆羅州等地傳福音建立教會。到日本發動侵略,翟牧師被關在日本人集中營。到日本投降前夕,翟牧師病逝,接棒的華人牧師黃再,未能繼翟牧師衣缽,差派華人宣教士到海外宣教。

 

 

麥牧師與師母結髮逾60年,仍恩愛渝恆羨煞旁人。
  華人教會即使知道要傳福音直到地極,但都沒有實踐。要到1970年鄭果牧師於菲律賓馬尼拉靈惠堂,組織靈惠差會,成為史上首個華人組織的華人差會。兩年後,香港的李非吾牧師,於宣道會希伯崙堂組織希伯崙差會,華人普傳才漸露曙光。目前有約05千名帶職華人海外宣教士,其中台灣、香港、東南亞、美加各佔約01千人,其餘來自澳紐等地。

 

不澄清不等於事實

 

前年麥牧師應邀返港主持聚會,當時他站在講台近3小時,教我們印象深刻。
  對有媒體指他為新加坡神學院成立永久基金一事,麥牧師藉機澄清絕無此事:「我連一點意向和計劃都沒有,俾咁大頂帽我戴,想焗死我呀﹗」一直以來,他沒澄清,是由於無人認真問他這方面的問題。「我確曾捐了少許錢,替新加坡神學院出版一套書。同時又捐了點錢,給他們每年辦差傳大會。至於神學基金,我就沒這麼大的胃口,這麼大的異象了。」

 

相處的藝術

  和麥牧師聊天,定會提及他的枕邊人,他倆走在一起,不經不覺逾60個年頭。雖屆鑽石婚仍恩愛渝恆,羨煞旁人。問他相處秘訣,他大方地公開維繫感情的妙法:「做牧師的確有從教會、家庭而來的張力,有時要有高度智慧,才能化解這些張力。只有化解得宜,才能好好侍奉,繼續為主作工。」

 

 
  所以他跟師母相處,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不是我個人作決定,而是有大事發生,跟師母商量。透過客觀討論、甚至辯論後,再共同決定。至於小事,我自己決定,或交師母作決定。」至於師母也有她的一套原則,就是:「當大事發生要共同決定,假若意見不一,就會馴服丈夫,讓他作最終決定。」

 

  問他可曾與師母爭吵,麥牧師哈哈大笑道:「平日我們都會有冷戰,但總不會破口大罵,甚至向對方說粗言穢語。」一旦爭論得火紅火綠,倆口子就寧願把事情「攤凍」。他還叮囑我們,千萬不要數落對方,要坦誠以對,才能與枕邊人好好相處。

转载于2014,11,21


上一篇:第1463篇(转载) 亲历“香港天歌2014”(图文)

下一篇:第1465篇(转载) 丈夫们,请举起圣洁的手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