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书籍和媒体简介(见证)

第1360篇(转载)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至1968年6月1日,巨蟹座),19世纪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19个月时因患猩红热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她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进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进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苏教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和上海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伟大的日子》,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此外,本书中收录的《我的人生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性作品,被世界称为“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 人物关系

   

 

  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演员约瑟夫杰斐逊1902年

1人物简介

    (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海伦凯勒,是一个聋盲哑人,1880年6月27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 1882年1月(一岁半)因患猩红热失聪致盲[1]。 1887年3月安妮·沙莉文成为海伦凯勒的老师。 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 1902–1903撰写出版《我的一生》(有的译作《我生活的故事》)。 1904年6月以优等成绩大学毕业。 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 1916年遭受婚姻不幸。 1919年应邀去好莱坞主演电影。 1924年成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的主要领导人。 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 1930年旅游英国。 1931–1933年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访问法国、南斯拉夫、英国。 1936年10月20日老师安妮·沙莉文去世。 1942–1952年出访欧、亚、非、澳各大洲十三国。 1953年美国上映凯勒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片《不可征服的人》。 1955年著《老师:安妮·沙莉文·梅西》 荣获哈佛大学荣誉学位。1959年联合国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 1960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颁布“海伦·凯勒”奖金。 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 1968年6月1日与世长辞。

    海伦凯勒诞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比亚城。她天生聪明伶俐,出生不到六个月,便能清楚地说出「tea」(茶)、「water」(水)等几个单词,对周遭事物的感受性更是敏锐。她好奇地看着。 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所以,她万万没有想到海伦凯勒会使出这么大劲儿往前倾, 事隔不久,母亲一个人静静回想这件事情发生的经过,她发现海伦凯勒的观察力似乎特别灵敏。通常一个周岁大的婴儿,应该是懵懵懂懂的,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企图深入了解的倾向,可是海伦凯勒却别有细腻的之思,甚至于想用自己的肢体去感受变化的奇妙。 而为人父母的,能幸运地生下一个天赋优异的小孩,当然得意洋洋。但是这份喜悦到底能持续多久呢?当父母亲正兴高采烈畅谈海伦凯勒美好未来的时候。 海伦凯勒就因疾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起先,父母亲采用实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虽然他们失败过无数次,但是日子久了,也摸索出不少要领,他们除了被动地猜想海伦凯勒的比手画脚,有时也教导海伦凯勒凭借肢体动作,表达喜怒哀乐。 另外,海伦凯勒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事物物。就这样一点一的累积,四、五年以后,但凡孩子们用眼睛、耳朵能感受的,海伦凯勒都能以触摸的方式领略。只是父母亲不是残障教育的专家,所以海伦凯勒学到的肢体语言,只有父母才看得懂,至于外人可就很难说了。

    向来关心女儿的父母亲,也一直挂心这个问题,尤其他们想到自己终有年老体衰的一天,到时候要是海伦凯勒仍然不能跟外人沟通,那海伦凯勒往后的遭遇,将是非常悲惨的。于是,在海伦凯勒七岁那年,他们从外地请来一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很投缘,她们认识没有几天就相处融洽,而且海伦凯勒还从莎莉文老师那里学会了认字。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水」这个字,海伦凯勒不知怎麼搞的,总是没法子记下来。老师知道海伦凯勒的困难处在哪儿,她带著海伦凯勒走到喷水池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喷水孔下,让清凉的泉水溅溢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水」这个字,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 可是,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不是不能说话的哑巴,却也没法子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一位专家,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除了突破功能障碍学会说话,海伦凯勒还有爱心,辅助其他残障人过健康快乐的生活.。[2]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导师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活。在安妮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脾气不再暴躁,甚至开始和亲人以外的人沟通。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海伦凯勒认为视力和听力丧失的悲剧往往发生在那些因贫困而无法给予孩子及时治疗的家庭。为了消除社会不平等引发的罪恶现象。海伦加入了美国社会(Socialist Party of America)和国际产业工人协会IWW(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1924年,海伦开始为刚萌芽的美国盲人基金会募集基金,这项工作成为她生命的重点。1927年,她出版《我的宗教》(MyReligion),叙说她皈依斯维登堡教派的过程,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Midstream)。

 

 

海伦·凯勒正在读书

  海伦·凯勒正在读书

    曾著有《我是怎样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和《我为什么要加入 IWW》两篇文章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但西方历史教科书往往褒扬海伦·凯勒早年与疾病抗争的故事,而其成年后作为一名社会主义者的事实被故意忽略了。在《老师告诉我的那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犯下的错误》书中曾提到这一点。海伦·凯勒一生一共写了14部巨作。大学期间发表了《我生命的故事》。《我的生活》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著名的是《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海伦的转变

    海伦因疾病失聪失明,家人不得不请一位老师来教育她。帕金斯学院的院长亚纳克乃斯先生为海伦派遣了一位叫安妮·莎莉文·梅西的老师去辅导。就是莎莉文改变了海伦的一生。经过长途火车旅行之后,安妮·莎莉文老师坐着马车平安到达了塔斯 坎比亚,当莎莉文老师到达海伦家门口时,她看到的海伦像一只掉进水里的小猫:棕色的头发散乱着,上好的衣服弄得很脏。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的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在了地上了。第二天上午,又发生了一场早餐战争。之后的种种事情把海伦的桀骜不驯的性格软化了。最后海伦屈服了,她学会了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语、语、语、拉丁语、希腊文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莎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勒

  莎莉文老师跟海伦·凯

 

    一天,老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了“'water'水”这个词,海伦·凯勒总是把“杯”和“水”混为一谈。到后来,她不耐烦了,把老师给她的新洋娃娃摔坏了。但莎莉文老师并没有对海伦放弃,她带着海伦凯勒走到水井房边,要海伦凯勒把小手放在水管口下,让清凉的水滴在海伦凯勒的手上。接着,莎莉文老师又在海伦凯勒的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写了几次,从此海伦·凯勒就牢牢记住了,再也不会搞不清楚。海伦后来回忆说:“不知怎的,语言的秘密突然被揭开了,我终于知道水就是流过我手心的一种液体。

    不过,莎莉文老师认为,光是懂得认字而说不出话来,仍然不方便沟通。可是,从小又聋又瞎的海伦·凯勒,一来听不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二来看不见别人说话的嘴型,所以,尽管她可以发声,但也没办法说话。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莎莉文老师替海伦·凯勒找了萨勒老师(郝博士),郝博士教导她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尽管非常艰巨,不过,海伦·凯勒还是做到了。

    1968年,海伦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球。她写了许多书,有些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传递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所以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命运改变

    海伦·凯勒的父亲亚瑟·凯勒上尉(Arthur Keller)是当地军队的最高长官,为人极为豪爽好客。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后,她仍然努力的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运用自己的手语和家庭成员交流。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交流不再能满足她,她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全家人对她的状况都很担忧。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约翰娜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麦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

得遇良师

海伦凯勒老年照片

  海伦凯勒老年照片

 

 

 

 

    安妮·莎莉文老师十分有爱心,她首先了解了海伦的脾气,她终于知道凯勒的脾气会如此躁动,是因为父母不忍看她做错事(打人、不守规矩、破坏东西等)被惩罚的模样,于是在她做错事时都给她糖吃,所以安妮·莎莉文老师必须要纠正这些父母的错误行为,并且与她建立互信的关系,再耐心的教导海伦手语,让她能与别人沟通,再教导她一些生字的意思,她陆续学懂了鲜花、水、太阳等,并认为爱就是那温暖的阳光。其后再教导海伦用手指点字以及基本的生活礼仪。在经过一番训练后,她父母在她10岁时聘请了霍勒斯曼学校的莎拉·傅乐瓦老师教导其说话,而海伦最终亦学会了说话,她把中指放在老师鼻子上、食指放在嘴唇上、大拇指放在咽喉上。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来说,这是十分艰巨的事情。在父母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海伦对世界改观,开始努力向学,认真做人。也学习运用触觉去感受周遭的事物。有一回,下大雨,她坐在树上不敢下来,是老师帮她勇敢地从树上下来的,可见老师对她的好。

进入学校

 

 

 

    1898年,海伦·凯勒进入了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女子学校(The 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1900年秋季再申请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Radcliffe College)就读,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难以置信。最后于1904年以优异成绩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而这么多年来莎莉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以说是对海伦尽心尽力。

教育大众

    海伦于1924年组成海伦·凯勒基金会,并加入美国盲人基金会,作为其全国和国际的关系顾问。其后她在国际狮子的年会上发表演说,她要求狮子会成为“协助失明人士战胜黑暗的武士”。并说:“我为你们开启机会的窗,我正敲着你的大门。”1946年任美国全球盲人基金会国际关系顾问,并开始周游世界,共访问35个国家。她尽力争取在世界各地兴建盲人学校,并常去医院探望病人,与他们分享她的经历,以给予他们生存意志。她同时亦为贫民及黑人争取权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全球各地发表演讲,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尊敬,成为全世界人类的楷模。

名垂青史

    海伦·凯勒享年88岁。而在她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有人曾如此评价她:“海伦·凯勒是人类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类善良的表现,相信她的事迹能成为后世的典范。”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3评价

    老师们高举海伦·凯勒的形象,他们用这位失明又失聪,但身残志坚的女孩的事迹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学生。每个五年级学生都知道这样一幅画面:安妮·沙利文在一个水泵旁把"水"这个字拼写到海伦的手掌上。迄今描写凯伦生平事迹的电影和幻灯片已不下十部,每一部都在说着同样的陈词滥调。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发行的一部教育片最后总结说:"海伦·凯勒和安妮·沙利文带给整个世界的礼物就是不断地告诫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多么奇妙,有那么多人在教我们认识它;没有哪个人是不值得帮助或无法帮助的,一个人对我们的******益处就在于帮助他人发挥其真正的潜能。"
  历史学家和制片人从海伦·凯勒身上得出这样空泛的格言,而无视她的真正生平,并把她特意告诫我们要从她身上学习的那些东西扔到一旁。凯勒顽强地学习说话,但历史却让她再度无言。结果,我们其实对她知之甚少。
  过去20年间,我问过很多大学生海伦·凯勒是谁,她做过什么。他们都知道她是一个盲聋女孩。大多数人还都知道她有一位良师益友,叫安妮·莎莉文,她教她读书、写字甚至说话。有些学生还能记得凯勒早年生活的某些细节:她住在阿拉巴马州,在遇到莎利文之前,她蛮横无理、没有规矩,如此等等。一些学生知道凯勒上过大学,但至于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她的整个成年生活又是怎样,他们就一无所知了。一些学生大胆地说,凯勒成为"公众人物"和"人道主义者",或许是由于代表了盲人和聋哑人。"她写作,真的吗?"或者,"她说话"--无稽之谈。凯勒生于1880年,1904年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卒于1968年。忽略她64年的成年生活,或者只用一个"人道主义者"对它进行概括,那是以一种省略来说谎。
  海伦·凯勒积极参加妇女选举权运动。她在1912年的这次示威中处于中心位置,这说明她的重要地位和对这项事业的热衷。图中盾牌都来自西部各州,在那里,妇女已经参加选举。
  事实上,海伦·凯勒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后来,她逐渐成为社会党的左翼,成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遭伍德罗·威尔逊迫害的工团主义者联盟。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当凯勒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时,她已经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著名女性。但她很快声名扫地,因为转向社会主义,从而引起了一场新的舆论风暴--这次是招致怒火。那些曾经赞美她的勇气和智慧的报纸,转而强调她的残障。专栏作家们指责她没有独立的感官接受能力,受制于那些向她灌输思想的人。最典型的是《布鲁克林鹰报》的一位编辑。他写道,凯勒的"错误源于她生理发育的明显缺陷"。
  凯勒回忆说,她曾经见过这位编辑。"当时,他对我的恭维是如此慷慨,我都不好意思再提。 后来他就提醒我和大众,我是一个又聋又瞎、特别容易出错的人。大概,自从见过他以后,我的大脑就缩水了。"她接着说:"哦,《布鲁克林鹰报》太滑稽了,它在社会问题上又聋又瞎,它维护着一个令人难以忍受的制度。我们努力预防盲聋病症,而这个制度正是造成多数盲聋的根源。"
  凯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筹募资金,她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这个信念从未动摇。她本人为说话而历经磨难,她还帮助建立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为他人的言论自由而奋斗。她捐赠100元给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并在该组织的刊物《危机》上公开发表支持信--这个行为对于20世纪20年代的阿拉巴马州的白人来说,是激进的。她支持社会主义者尤金·V.德布斯的历次竞选总统活动。她还在妇女运动、政治、经济方面发表文章。在晚年,她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伊丽莎白·G.弗林--她是麦卡锡时代的牺牲品,当时正在监狱里度过风烛残年:"亲爱的伊丽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务人类的美好感受为您无畏的心灵带去力量与安宁!"
  有人或许不同意海伦·凯勒的立场。她对苏联的赞扬甚至对某些叛逆者来说也是奇特和令人不安的。但她的确是一名激进分子--这在美国是鲜为人知的,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体都对此避而不谈。
  学生们通常把进步时代的各项改革归于伍德罗·威尔逊的功劳,妇女选举权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虽然在威尔逊执政时期妇女的确得到了选举权,但总统对此并不支持。他逮捕妇女参政论者,他的妻子也厌恶那些人。是绝食等斗争方式造成的压力,使威尔逊认识到,反对妇女选举权在政治上是不明智的。教科书通常都不能说明英雄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作者们把很多事归之于英雄,其实只说了历史的一半还不到。

4课文连接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
  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来到了海伦身边。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莎莉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呀!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
  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她有时在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们在湖上泛舟。她在想象中感受着这个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海伦10岁的时候,越来越强烈地想开口说话。父母为她请来了盲哑学校的萨勒老师。萨勒发音时,要海伦用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海伦后来在回忆自己的这段学习生活时说:“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当夏天来临时,海伦在盲哑学校的课程正好告一段落,她说话的能力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海伦回到家时,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1900年,海伦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海伦·凯勒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3]

——选自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书下册《海伦·凯勒》

5人物介绍

    海伦·凯勒好像注定要为人类创造奇迹,或者说,上帝让她来到人间,是向常人遇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她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沉思之中。

少年时期

1887年3月3日,对海伦来说这是个极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家里为

 

 

安妮·莎莉文

  安妮·莎莉文

    她请来了一位教师──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教会她写字、手语。当波金斯盲人学校的亚纳格诺先生以惊讶的神情读到一封海伦完整地道的法文信后,这样写道:“谁都难以想象我是多么地惊奇和喜悦。对于她的能力我素来深信不疑,可也难以相信,她3个月的学习就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在美国,别的人要达到这程度,就得花一年工夫。”这时,海伦才9岁。然而,一个人在无声、无光的世界里,要想与他人进行有声语言的交流几乎不可能,因为每条出口似乎都已向她关闭。但是,海伦是个奇迹。一她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上天堂,不过,这段历程的艰难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她学发声,要用触觉来领会发音时喉咙的颤动和嘴的运动,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为此,海伦不得不反复练习发音,有时为发一个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失败和疲劳使她心力憔悴,一个坚强的人竟为此流下过绝望的泪水。可是她始终没有退缩,夜以继日地刻苦努力,终于可以流利地说出“爸爸”“妈妈”“妹妹”了,全家人惊喜地拥抱了她,连她喜爱的那只小狗也似乎听懂了她的呼唤,跑到跟前直舔她的手。

青年时期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1894年夏天,海伦出席了美国聋人语言教学促进会,并被安排到纽约赫马森聋人学校上学,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没过几个月,她便可以自如地用德语交谈;不到一年,她便读完了德文作品《威廉·退尔》。教法语的教师不懂手语字母,不得不进行口授,尽管这样,海伦还是很快掌握了法语,并把小说《被强迫的医生》读了两遍。在纽约期间,海伦结识了文学界的许多朋友。马克·吐温为她朗读自己的精彩短篇小说,他们建立了真挚友谊。霍姆斯博士在梅里迈克河边幽静的家里为她读《劳斯·豆》诗集,当读到最后两页时,霍姆斯把一个奴隶塑像放在她手中。这个蹲着的奴隶身上的锁链正好掉落下来,霍姆斯对海伦说:“她是你思想的解放者。”博士指的是安妮小姐。海伦的心中一阵激动,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隽永深沉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都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入心田。海伦从小便自信地说:“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学读书!我要去哈佛大学!”这一天终于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学考试。只见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练地摸来摸去,然后用打字机回答问题。前后9个小时,各科全部通过,英文和德文还得了优a成绩,海伦怀着热切的心情开始了大学生活。

1904年6月,海伦以优异的成绩从拉德克里夫学院毕业。

 

 

海伦·凯勒写真照

  海伦·凯勒写真照

    两年后,她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盲人委员会主席,开始了为盲人服务的社会工作。她每天都接待来访的盲人,还要回复雪片一样飞来的信件。后来,她又在全美巡回演讲,为促进实施聋盲人教育计划和治疗计划而奔波。到了1921年,终于成立了美国盲人基金会民间组织。海伦是这个组织的领导人之一,她一直为加强基金会的工作而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14部著作。《我生活的故事》《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乐观》等,都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海伦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老师》,她曾为这本书搜集了20年的笔记和信件,而这一切和四分之三的文稿却都在一场火灾中烧毁,连同它们一起烧掉的还有布莱叶文图书室、各国赠送的精巧工艺礼品。如果换一个人也许心灰意冷,可海伦痛定思痛,更加坚定了完成它的决心,她不声不响地坐到了打字机前,开始了又一次艰难的跋涉。10年之后,海伦完成了书稿。她很欣慰,这本书是献给安妮老师的一份厚礼,老师安妮也为此而感到无比骄傲。

晚年时期

    1956年11月15日,竖立在美国波金斯盲童学校入口处的一块匾额上的幕布,由海伦用颤抖的手揭开了,上面写着:纪念海伦·凯勒和安妮·莎莉文梅西。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而是为那些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突出篇章的人们所设立的。的确,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联合国还曾发起“海伦·凯勒”世界运动。1964年被授于“总统自由勋章”.1965年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这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聋哑盲学者、作家教育家,在鲜花包围中告别了人世。然而,她那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她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却永远载入了史册,正如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言:“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我黑暗中的光明》是关于人类精神升华的一本书。生来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早年生活在与常人隔离的孤寂境况中,而这对一个人精神的发展是如此重要。在全人类的神的爱护下,她得以同他人接触。精神上的发展带领她走上了写作生涯。

海伦.凯勒被视为本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6人物解析

    如果我现在站在生命的终点,生命的火花即将灭亡,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否也会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呢? 善用你的眼睛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假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假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假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人啊!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呢!为什么总要如此的贪心,极少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却渴望那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也许,你会认为,上帝赋予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的。可你有没有想过,当某一天,你拥有的东西,甚至生命, 都将失去,你会是怎样,后悔懊恼,还是自暴自弃?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是的,我不能重蹈他人的覆辙,我宁可马上就珍惜。1968年6月1日下午,海伦·凯勒在睡梦中去世了,享年88岁。凯勒在出生后19个月的时候就因为猩红热而导致失聪失明成了个聋盲人,然而却奇迹般地走完了一生。

代表著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4](《Three Days to See》) 《 The story for my life》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张开心灵的眼睛

 

 

 

·光明和声音

·童年记忆

·爱的摇篮

·希望

·再塑生命的人

·亲近大自然

·了解“爱”的含义

·喜悦和惊奇

·圣诞节

·波士顿之行

·拥抱海洋

·山间秋季

第二卷 信心与希望

 

 

 

·洁白的世界

·学会说话

·《霜王》事件

·世界博览会

·求学

·信心与希望

·剑桥女子学校

·冲破逆境

·入学

·思想的乌托邦

·享受生活

·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

第三卷 走出黑暗与寂静

 

 

 

·大学生活

·遇见马克·吐温

·不服输的人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

·怀念贝尔博士

·热烈的反战运动

·拍摄电影

·杂耍剧院的生涯

·慈母去世

·意外的喜悦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卷 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背井离乡

·美好时光

·扫把星

·救济院

·我要上学

·第二个机会

·玷辱校誉

·青春集锦

·无明世界

·小暴君

·早餐会战

·单独训练

·文字三昧

·生活体验

·帕金斯盲人学校

·年华似水

第五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后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7HKI公益

( Helen Keller International. Inc 简称HKI )

创建

    海伦凯勒国际由海伦·凯勒与其他美国人于1915年创建,宗旨是协助政府开展防盲,着重于融入社会主流的盲童教育以及使成年盲人得以独立生活的康复等工作。HKI大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各国的能力以求制定其各自的规划。它还从事对营养不良及由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干眼病、沙眼及其它传染性眼疾的研究和防治项目,同时也为白内障致盲复明提供手术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地方,HKI都将防盲项目与初级医疗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经历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诞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的一个城镇。她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与命运拼搏的榜样。

    海伦·凯勒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尽管命运之神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这位女子却用勤奋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她的名字已经成为坚韧不拔意志的象征,传奇般的一生成为鼓舞人们战胜厄运的巨大精神力量。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在一岁零七个月时,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产生的高烧使海伦失明、失聪,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由于聋盲儿童没有获取正确信息的途径,心灵之窗被禁锢造成她性格乖戾,脾气暴躁。7岁那一年,名为安妮·莎莉文的女老师来到她的身边,此后半个世纪一直与海伦朝夕相伴,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无尽的黑暗和孤寂。海伦一生创造的奇迹,都与这位年轻杰出的聋哑儿童教育家密不可分。海伦在她的名 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莎莉文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的那一天,就送给她一个玩具娃娃,并用手指在海伦的小手上慢慢地、反复地拼写“d-o-l-l”(玩具娃娃)这个单词。海伦立刻对这种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她一遍又一遍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从此开始懂得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名字,开始知道自己的名字叫“Hellen Keller”(海伦·凯勒)。此后,海伦陆续学习并掌握了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聋盲哑却能掌握五门语言,海伦的成功被称为“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海伦的“哑”是因为丧失听力而造成,声带并没有受损。十岁那年,海伦开始学习说话,因听不到别人和自己的声音,只能用手去感受老师发音时喉咙、嘴唇的运动,然后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仿和纠音。当首次像正常人那样说出“这是温暖的”这句话时,惊喜之余,她和莎莉文老师都意识到,在她们顽强的毅力面前,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海伦的一生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甚至成为她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除了嗜书如命,还喜欢骑马游泳划船,酷爱戏剧表演艺术,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海伦学会了唇读,可以通过“手”听到马克·吐温为她朗诵的短篇小说,以优等的成绩完成了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学业。读书不但使海伦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学者,也陶冶了她美好的心灵。

    她喜欢信马由缰地徜徉在森林中,也喜欢月夜泛舟,靠水草、睡莲散发出的芬芳来辨别方向。她还喜欢骑着双人自行车兜风,在飞驰中体会力量和速度,并像男孩子一样喜欢在国际象棋的较量中斗智斗勇……她还爱大自然,站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前虽看不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人间胜景,听不到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却可以从空气的震颤中领略到世界最宏大的瀑布的雄奇壮观。

    在博物馆和艺术品商店里,海伦就像用手指去“观察”写在人们脸上的喜怒哀乐一样,可以用灵巧的十指去感受古希腊雕塑之美,从那些变幻的线条中“看到”月亮女神狄安娜的清新和维纳斯的秀美。1937年,海伦访问日本时受到特殊礼遇,被允许用手抚摸皇室的艺术珍藏和被视为日该国宝的中国鉴真和尚塑像。

    海伦师从莎莉文学习三个月后,就开始尝试用稚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写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封信。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生活的故事》。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许多人不相信,如此优美的文字居然出自一个聋盲人之手。虽有马克·吐温为此作证,还是平息不了怀疑。不过海伦平生的成就对此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她一生共出版专着14部。一个世纪以来,《我生活的故事》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曾有专家称其“就文学成就来说,和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如果说海伦那种紧紧扼住命运喉咙的顽强毅力令人鼓舞的话,那么她的爱心更是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刚开始跟莎莉文老师学习的时候,聪颖的小海伦很容易就学会了拼写身边许多物品的名称,可是却理解不了“爱”这种非常抽象的名词。年轻的莎利文把她的爱心化作无比的耐心,使得海伦越过了盲聋学生学习中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小海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莎莉文老师的爱心。凭着这份爱心,10岁的海伦为一个5岁聋盲儿童成功地募集到了两年的教育费用。也许从那时起,她就已经立志要帮助世界上所有像她这样需要帮助的人。

    她给世界以爱心,世界回报她崇高的荣誉。1919年,海伦的故事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受此殊荣的妇女之一。

    从海伦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荣获过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 “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80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1968年6月1日,89岁高龄的海伦走完了传奇般的一生。

    人类在发展的历程中,有着许多宝贵的共同点。世界上不同肤色、不同制度下的人们都能从海伦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激励斗志,这是因为那种不畏困难勇于同自身弱点拼搏的精神,始终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影响

    海伦·凯勒(1880-1968):伟大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时代周刊》评选海伦·凯勒为“20世纪美国10大偶像之一”。在海伦·凯勒一生的88年中,她仅在生命的头19个月中像普通人一样享有光明和声音,之后她就跌入了黑暗与寂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盲又哑的残障人,却创造了人生的奇迹。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说话,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业,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聋人,不但如此,她还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和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广筹善款,她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获得了无数荣誉。她留给人们******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够赢得生命中的光明。本书是对海伦·凯勒一生详细记述,被认为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1882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莎莉文老师。莎莉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莎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年,海伦八十八岁去世,她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莎莉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8老师安妮·莎莉文

悲惨的童年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西部的一个小村里。她的父母于1860年初从20多年一直五谷不收的故乡爱尔兰逃荒到美洲的。依靠父亲给附近农场打短工的工作,糊口问题总算解决。但是,不幸一直盘旋在这个家的周围。安妮2岁多的时候,罹患了很严重的沙眼。贫穷耽误了治疗,安妮的视力恶化,脾气也因此变得较为暴戾。1874年,安妮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酗酒的父亲狠心抛弃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玛丽。后来,在父亲家族其他成员的“临时收养”及“张罗策划”下,3岁的妹妹玛丽被其姑妈收养,而10岁的安妮和7岁的吉米则在1876年2月 送进了离家千里的德士堡贫民救济院——所容纳了900多位老弱病残人士的大杂院。

    噩梦才刚刚开始。3个月后,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带来的臀部结核瘤病在救济院离开人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世界没有几个人关心小安妮的悲伤和孤单,直到救济院新来的、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祷告和星期天弥撒仪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现。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说:“安妮,你不应该再呆在这儿,我要带你离开。”

    巴巴拉神父有一个朋友在马萨诸塞州罗威郡的天主教慈善医院当医生。其时,安妮的视力已经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带安妮去看眼疾。

    就这样,11岁的安妮离开了救济院,住院治疗眼疾。但不幸的是,手术很失败,安妮的视力甚至比术前更糟糕:仅剩下光感,近似于失明。尽管后来又施行了几次补救手术,但均以失败告终,医生宣告:尽力了,且无能为力了。

    安妮必须出院。而此时巴巴拉神父已奉教团之命,远赴他乡传教。失明的安妮无依无靠,又被送回救济院--这个她深恶痛绝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孤单、黑暗。她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运的转机。

获得上学的机会

    这个转机在1880年来到了。一次,安妮打听到,救济院将迎来一个考察团,团长叫法郎·香邦。安妮决定好好利用这个有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日子。那天,安妮终于放下胆怯,对考察团喊出了心底蓄存已久的声音:香邦先生!我要上学!请让我上学吧!

   来自上帝的怜悯

   上帝给了安妮怜悯。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着马车进入了伯金斯盲人学校的校园。

   14岁的安妮与一帮5、6岁的幼儿同班,因为从没有进过校园的安妮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更毋论任何阅读的能力了。可怜的孩子因此被同学戏称为“老安妮”。

    经过漫长的盲校磨砺,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妮长大了。在学校假期来临的时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后来学校帮安妮在波士顿南边找到一份整理、清扫旅店的工作。安妮在整理房间时,常和房客聊天,并由此有机会认识了一位给安妮热心推荐医生治疗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来福医生带给了安妮。两次手术后,安妮的视力恢复了!尽管视力所及,依然模糊,属“半盲”状态,但安妮已经很知足了!

   这一年,安妮16岁。

   1886年8月,安妮从盲校毕业了。

人生的转折

    接下来何去何从?正在安妮为出路烦恼的时候,8月底的一天,安妮在义母霍布金太太家收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长的来信——

    亲爱的安妮:别来无恙?寄上凯勒先生的来信,请仔细看一看。凯勒先生为他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儿寻求一位女家庭教师。你有兴趣应征吗?请来信告诉我。

   请代问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乐!

你的朋友安那诺斯

就是这封简短的信,改变了安妮、也改变了海伦的命运。

    1887年3月3日,安妮·莎莉文长途颠簸,来到了阿拉巴马州的小镇塔斯 坎比亚,见到了比自己小14岁的海伦·凯勒(海伦生于1880年6月27日 )。这是莎利文老师人生中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她唯一的学生。

老师的幸福和忧伤

   1900年秋天,海伦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莎莉文老师陪她上课,用手语给她翻译教授的讲课。

   1902年,哈佛年轻讲师

    约翰·阿贝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也是一杂志的专栏文学批评作家)在帮助海伦编辑整理传记《我的生命故事》的过程中与莎利文老师相识(梅西先生后来学习了手语,并在一个时期成为海伦版权事务等方面的经纪人)。1904年,海伦从哈佛毕业的那一年,这位比莎莉文老师小11岁的小伙子,爱上了莎利文,并向莎利文求婚(尽管莎利文是天主教徒,梅西是新教徒)。

    1905年5月3日,莎莉文老师与梅西先生结婚。莎莉文在决定结婚前,甚至做了这样的考量:自己死后,就可以拜托年龄比自己小得多的梅西先生来接着照顾海伦了(She trusted John and felt confident that when she died,John would take good care of Helen.尽管后来的事实是,1877年出生的梅西先生55 岁就去世了,比莎莉文老师早去世4年)。

    莎莉文的英文名字冠夫姓,由Annie Mansfield Sullivan 变成了Annie Sullivan Macy。这个名字陪伴她到离开人间,即使在他们离婚之后。

    1913年5月,莎莉文老师和梅西先生的婚姻出现问题。梅西先生一个人跑去欧洲旅游去了。不久,托马斯·玻丽进入了莎莉文和海伦的生活。

    别人对莎莉文婚姻出现问题的原因有过各种猜测,也有人对梅西先生在离婚后还写信来要钱的做法颇有微词。但是,猜测是别人的,痛苦是莎莉文老师的。她伤心地说:

    Most of the many friendships that have enriched my life,none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that with John Macy.

   1916年底,莎莉文老师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马斯.玻丽第一次离开海伦,去波多黎各疗养。但即使在疗养的时间里,她也是频繁地给海伦写信。这也是她和海伦相遇后,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离开”。直到66岁,1936年10月20日,她永远地离开人世。

   1930年,托马斯.玻丽去世;1968年6月1日,88岁的海伦也去了那个世界。

9坚持记忆法

    海伦·凯勒小时候患上了猩红热,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由于失去听觉,不能矫正发音的正误,她说话也含糊不清。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和寂静,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学会读书、写字、说话,没有强大的记忆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海伦·凯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为了能清楚地发音,用一根小绳拴在一个金属棒上,叼在口中,另一端拴在手上,练习手口一心,写一个字,念一声。为了使写出来的字不至于歪歪扭扭,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练习写字,当然莎莉文老师也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她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海伦感受发声的震动来练习说话,来感受自己是多么的不容易。

   海伦把自己的学习分成四个步骤:

1、每天用三个小时自学。

2、用两个小时默记所学的知识。

3、再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将自己用三个小时所学的知识默写下来。

4、剩下的时间她运用学过的知识练习写作。

    在学习与记忆的过程中,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能够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记下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她每天坚持学习10个小时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还有不屈不挠的信心,使她掌握了大量的知识,能熟练地背诵大量的诗词和名著的精彩片段。到后来,一本20万字的书,她用9个小时就能读完,并能记忆下来,说出每章每节的大意,还能把书中精彩的句、段、章节和自己对文章的独到见解在2小时之内写出来。海伦的记忆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普通人的正常水平。

    据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一个博士生听到海伦·凯勒的事迹后,很不服气,决定要和她比试比试。在严格的时间规定和教员的监督之下,他们进行了3轮比赛,博士生服了。他摘下博士帽,恭恭敬敬地戴在海伦的头上。经过学习,海伦突破了识字关、语言关、写作关,先后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著作,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与夸奖。

    马克·吐温说:“20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1959年,联合国发起了“海伦·凯勒”运动,号召全世界人民向她学习。

   海伦·凯勒是世界上少有的女性坚强人物。

10主要名言

1、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2、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3、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靠心灵去感受。

4、爱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5、仅仅靠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幸福,那么,如果能看见,我发现多少更美好的东西啊!

6、人生******的灾难,不在于过去的创伤,而在于把未来放弃。

7、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8、我身上的所有原子都是振动仪。通过房屋到处感觉到的振动,我能猜出每天都在发生什么事情。

9、像明天就要失去那样去利用你的眼睛。

10、死亡只是从这个房间搬迁到那个房间,可是我可能跟别的人不太一样,因为我在那个新的房间就可以用眼睛看到东西了。

11、我们分明是不一样,能看得见的人和看不见的人互相不一样。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使用感觉的方法不一样。只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展开的想象力和勇气不一样而已。

12、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1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14、只要是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而又是我能做的,我都将全力以赴。

15、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不断地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

16、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就好似生命的主宰。

17、我用整个身心来感受世界万物,一刻也闲不住。我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虫,把一生挤到一天之内,生命或是一种大胆的冒险,或是一无是处。

18、我只看我拥有,不看我没有的。

19、忘却自我中有着快乐。——因而,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20、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21、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22、残忍的命运挡住了入口,我会不甘愿地质问命运为何作这样专横的宣判,因为我的心尚未驯服,仍是狂热的;但刻薄无情的话到口里,我的舌头却没有说出来,像还未落下的泪,又流回我的心中。

23、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4、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

25、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26、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27、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时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参考资料
 

转载于2014,5,14


上一篇:第1359篇(转载) 《我黑暗中的光明》

下一篇:第1361篇 上帝啊求你鉴察我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