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书籍和媒体简介(诗歌)

第1323篇(转载)

     批判《迦南诗歌》的曲调

 

            时间:2010-03-15 05:25来源:互联网 作者:耶利米

 


   
首先是关于圣乐的民族化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圣乐有没有国界,以俄罗斯为例,东正教的所有圣乐都有希伯来圣乐的品质,忧郁和深沉不仅成就了俄罗斯的圣乐,甚至直接塑造了这个国家的世俗歌曲,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一些俄罗斯的著名作曲家是犹太人,更是因为东正教在其信仰源头犹太教那里,寻找和接受了音乐语言,应当说那是一种普世文化财富。

    再说一个例子,著名圣歌《奇异恩典》是英国圣诗,但却是五声音阶,也就是说,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圣哉,圣哉,圣哉》,即使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有一个半音,但整首歌仍然是中国样式的。打开诗歌三百首,你无法分辨那些诗歌的国别。

    来自不同民族的圣诗都呈现出相同的庄严、肃穆和透明。圣乐没有国度之分,但却有圣俗之分。“他们要使我的民知道圣俗的分别。”(以西结书44:23),《迦南诗选》的根本问题就在这里。音乐本身是有内容的,即使是所谓的“无标题”音乐也有所言说,这是常识,就乐曲本身而言,绝不是没有价值谓词的胡拼乱凑,如果说,一个人在创作歌词时,还可以对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某种程度的掩饰,但是作曲很难,它甚至会把作者内在的精神品质完全呈现出来。

    以小敏的音乐语言为例,在小敏的音乐语言中,有太多的时代记忆,这是不自觉的,这种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歌曲中的红色民间元素是《迦南诗选》的基本文化因子,可以作一个简单的试验,把《迦南诗选》中颂歌里所有的“神”和“主”的称谓,换上一个我们人人都熟悉的称谓,整个曲调的叙事逻辑依然合理。

    中国音乐的源头是戏曲,但是即使是秦腔、晋剧、绍剧、上党梆子等高腔,也是在哭,那种撕心裂肺的音乐语言是最原始哭泣的音乐化,以小敏家乡为背景的二胡独奏曲《豫北叙事曲》几乎是一哭到底,从《江河水》到《二泉映月》,民族音乐的经典几乎都是哭腔。甚至曲艺,包括京韵大鼓,即使在紧锣密鼓中也能听到隐隐哭声。

    事实上,《迦南诗选》淋漓尽致的呈现出中国音乐语言的本质,即使和中国的世俗音乐家相比,也是有过之无不及。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唱《迦南诗选》,那些长期在哭腔和民族音乐元素中生活中的人们,生命深处已经形成一种音乐期待和依赖,她们在小敏的音乐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而这一切均和信仰无涉。她们通过歌唱式的哭泣完成了一次酣畅淋漓的心理代偿的过程,使曾经受到的伤害和委屈在隐性的哭泣中达至最完美的宣泄。那样一种舒适和愉悦是潜在的,也是不容易觉察的。

    一个民族的音乐也必须仰望天空。

    而中国圣诗不仅要更符合上帝的心意,对影响中国世俗音乐促其新生也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批判《迦南诗选》就不仅具有信仰上的意义,也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apparx发表于诗班联盟网站 转载于2014,3,4

 

上一篇:第1322篇(转载) 从圣诗创作看从圣诗创作看《迦南诗选》

下一篇:第1324篇(转载) 卢云小传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