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篇 基督徒与中国传统文化

刘重明

2006-8-20

  我们基督徒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除了与国人有相同的问题以外,还要从信仰和圣经的真理这一个角度来衡量。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经过世代的传承,已经溶入在华人的思想深处,形成了华人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礼仪。孔孟之道和老庄学说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曾经是泱泱大国的中国,由于清朝末期统治者的腐朽和无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当时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中国的落后和挨打都归咎于传统文化,把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都丢掉了。到了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破四旧,批判孔老二,批判克己复礼,把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批得一文不值,反动透顶。联想到今天我们国家为了推广汉语,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国家建立了孔子学院。80多年来发生的变化值得我们深思。

  在明朝,意大利的天主教传教士利马窦神甫等来华传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他们身穿儒生服,头戴儒生帽,对圣经真理和孔孟学说有共通之处是成竹在胸。所以他能带领像徐光启、李子藻等一批有学问的朝廷达官信而归主。英国宣教士戴德生从1853年开始来华宣教,深入民间向民众传福音,穿中装,染黑发,留长辫;做到在什麽人中,就做什麽人,为了要多救一些人。他们不是排斥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不是影响信徒成为数典忘祖的假洋人;而是寻求圣经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识点,把福音传给中国人。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徒中的知识分子如赵紫宸、贾玉铭等人,他们有相当深的国学根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当深刻,对圣经也有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们的神学著作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中国基督徒读起来格外亲切。

  出身于牧师家庭的林语堂,学贯中西,对老庄的道学和孔孟的儒学都潜心研究过,在晚年才决志信主,他的夫人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一直为林语堂的悔改得救,付上祷告的代价。林语堂曾经写了《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两本书,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

  总的说来,中国基督徒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1,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与圣经的真理是格格不入的,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是没有必要去了解和学习的,或者认为学了中国传统文化,会影响信仰的纯洁性。持这种极端态度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了解。持这种与中国传统文化对立观点的人,很难把基督的福音传扬得全备,圣经真理很难被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民众所接受。因此我们认为全盘否定的态度是错误的,它人为地设立了障碍,使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根本不愿意去听道。

  2,全盘肯定的态度,甚至认为应该把四书五经、道德经等,看待得如同圣经一样重要。把圣经中所启示的有关上帝和道的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典藉中的概念完全混同,这也是另一种极端的态度。持这种态度的人,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典藉读得比较多,但对圣经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圣经是圣灵的默示,是记载上帝特别启示的一本生命之书。有绝对的权威,是世上其他任何一本书所不能比拟的。

  3,以圣经为基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其精华,扬弃其糟粕的态度。

  如圣经教导我们,要敬畏耶和华,敬拜独一的真神上帝。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而儒家要事天敬天,道家认识到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本体,认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所稽也。’我们相信上帝不偏待人,也把一些真理的信息启示给孔孟老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古代哲人;使他们有睿智传讲有深刻意义的东西,特别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导,历经2000多年后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和探讨。但他们的理论和道理,与圣经相比较,仍有欠缺,不能使人得到永生,不能使人更多地明白上帝的旨意,不能使人更多地认识上帝。

  再者老庄的道家学说和孔孟之道在流传过程中,后人掺入一些迷信的东西,如多神偶像崇拜,愚忠和违反人性的吃人礼教等等,都是需要扬弃的。

  而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仁者爱人’的君子之道,老子所讲的‘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以德报怨’等等都是很深刻的。与圣经的真理,基督的教训,是并行不悖的。

  我们中国的基督徒,不仅要认真查看圣经,遵行上帝的道;也要珍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消化吸收它的精华。所以我们认为‘以圣经为基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其精华,扬弃其糟粕的态度是合乎中道的、正确的态度。

 

上一篇:第273篇 杭州萧山党山事件的反思

下一篇:第275篇 基督徒能练太极拳吗?

回首页